电子半导体超纯水系统是一种用于生产高纯度水的设备,专为满足电子半导体行业对水质的高要求而设计。其通过多级纯化工艺,将自来水或其他水源中的杂质去除,达到超纯水的标准。这些杂质包括离子、有机物、微生物、颗粒物等,以确保水质满足电子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严格要求。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、集成电路制造、平板显示器制造、光电子器件制造等领域。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,超纯水用于清洗、蚀刻、掺杂等工艺步骤,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。
电子半导体超纯水系统的主要特点:
一、高的水质纯度
核心指标:
电阻率:18.2 MΩ·cm 25°C(理论最高值),是衡量水中离子含量的黄金标准,杂质离子(如Na⁺,Cl⁻,SiO₃²⁻)浓度极低(<0.056μS/cm)。
总有机碳(TOC):<1 ppb(μg/L),严格控制有机污染物(如微生物代谢物、溶剂残留),防止在晶圆表面形成有机膜。
颗粒物:<1 particle/mL,且粒径<20 nm(高d工艺要求<10 nm),避免微粒造成电路短路或断路。
溶解氧(DO):<5 ppb,防止在特定工艺(如外延生长)中氧化硅片。
细菌总数:<0.1 CFU/mL,通过超滤(UF)和紫外杀菌(UV)严格控制微生物,防止生物粘膜形成。
硅(Silica):<0.1 ppb,二氧化硅是芯片制造中的致命污染物。
二、多级深度处理工艺
复杂工艺链:通常采用“预处理+反渗透(RO)+电去离子(EDI)+抛光混床(Polisher)+超过滤(UF)+氮封储罐+终端过滤”的多级组合工艺。
关键技术:
反渗透(RO):去除95-99%的离子、有机物、颗粒和微生物。
电去离子(EDI):无需酸碱再生,连续去除残余离子,产水稳定。
抛光混床:采用核级树脂,将离子含量进一步降低至ppb级,达到18.2 MΩ·cm。
超滤(UF):去除0.001-0.1μm的超细颗粒和细菌。
双波长紫外灯(UV):185nm UV分解有机物,254nm UV杀灭细菌。
终端过滤器:0.1μm或更小孔径的聚醚砜(PES)或聚偏氟乙烯(PVDF)滤芯,去除最后残留颗粒。
三、全密闭、无菌化设计
材质要求:所有过流部件(管道、阀门、储罐)均采用高纯PVDF、PTFE、EPDM等惰性材料,避免金属离子(Fe,Cu,Ni)和有机物溶出。
无死区设计:管道采用自动焊接,避免螺纹连接,消除细菌滋生的“死水区”。
循环管路:采用24小时循环设计,配合UV和臭氧(O₃)定期杀菌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氮气保护:储罐液面上方充入高纯氮气,隔绝空气中的CO₂和氧气,防止水质劣化。
四、高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
PLC/SCADA系统:全自动运行,实时监控电导率、TOC、压力、流量等关键参数。
在线监测:配备在线TOC分析仪、颗粒计数器、电阻率仪,实现水质实时监控和报警。
数据记录与追溯:自动记录运行数据,符合GMP、ISO等质量体系要求。
远程监控:支持以太网、4G等通讯,实现远程诊断和维护。
五、高可靠性与稳定性
冗余设计:关键部件(如泵、UV灯、过滤器)常采用一用一备,确保连续供水。
低故障率:系统设计成熟,运行稳定,满足半导体工厂7x24小时不间断生产需求。
快速恢复:再生或维护后能快速恢复至产水标准。
六、低运行成本与环保
节水节能:优化RO回收率(可达85%以上),减少浓水排放;EDI无酸碱消耗,降低运行成本。
减少化学品:EDI和臭氧杀菌替代传统离子交换树脂的酸碱再生,减少危化品使用和废水处理压力。
模块化设计:便于扩容和维护。